相互保险的讨论热度始终不减,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引发业内的广泛关注,可事实上与其目前的企业数量和市场规模相比,其话题讨论热度远远高出了实际发展程度。
行业之中关于该领域的声音也日渐分化,归结看来大致三种——看好未来发展走势、毕竟相互保险在海外发达国家占比很高;持观望态度,目前来看监管始终没有放开成立,无法预测;认为前途渺茫,目前整体盈利情况并不乐观、在民众中的普及度也极为不足。
虽说相互保险领域创新不断,但除个别产品外,还尚未出现颠覆性创新、或者为行业带来新的冲击,这也引发市场对于这一领域的重新审视。
相互保险在我国现状是怎样?现今我国的相互保险究竟处在怎样的混沌之中?未来的相互保险又真能如海外先例们一般蓬勃发展吗?笔者希望从观察者的角度,向各位客观展示这个领域的真实状态。
1. 概念区分
首先要明确,相互保险社与传统保险公司从其立意上来看,存在着根本不同。
对于股份制保险公司而言,优点主要在于:
第一,筹集资金、扩展业务规模更为便利。股份保险公司可以通过资本市场来筹集资金,而相互保险公司筹集资金主要来自积累的盈余。
第二,激励机制更有效。股份保险公司可以实行股权激励机制来吸引关键人才。股份保险公司归股东所有,股东对公司运作比相互保险公司的所有者(保单持有人)有更浓厚的兴趣,更关注于公司的经营管理。
而相互保险公司的主要特征则包括以下几点:
1、参加相互保险社的成员之间互相提供保险,真正体现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2、相互保险社无股本,其经营资本的真正来源仅为社员缴纳的分担金。
3、相互保险社保险费采用事后分摊制,事先并不确定。
4、相互保险社的最高管理机构是社员选举出来的管理委员会。
根据2015年1月保监会发布的《相互保险组织监管试行办法》中所给出的定义,相互保险是指“具有同质风险保障需求的单位或个人,通过订立合同成为会员,并缴纳保费形成互助基金,由该基金对合同约定的事故发生所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等条件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保险活动”。
2. 发展
相互保险主要有相互保险社、保险合作社、交互保险社和相互保险公司四种形式。相互保险公司历史悠久,起源于中世纪欧洲的基尔特组织——为组织会员及其家庭成员在生老或病亡时提供经济保障的行会。但在国内,股份保险一枝独秀,相互保险一直未能取得充分的发展。
上世纪80年代末期是我国相互保险实践的开端。1984年1月1日中国船东互保协会成立,截至2016年2月20日,该协会已经成为拥有140多家会员、约 3800万总吨的国际性保赔协会,主要从事保赔险、船舶险、战争险、租船人责任险和抗辩险等保险业务。
1994 年创设的中国渔业互保协会;1993 年创办 的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等互助保险组织,以及以现代化公司运营的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的经营实践,都为我国相互保险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实践基础。这些相互保险组织一直运营良好,并受民政部成而非保监会监督,但其他行业协会组织并未效仿。
2005 年,经国务院同意,保监会批准,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的中国首家相互保险公司———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成立,主要经营种植业和养殖业保险、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等。经过多年发展2015 年,公司的保费收入已经达到 28 亿元,资产规模为 38 亿元。是我国相互保险领域发展较为成熟的一家相互保险公司。
3. 三家相互保险社
• 经营数据
2015年1月,保监会出台了《相互保险组织监管试行办法》,指出相互保险组织是在平等自愿、民主管理的基础上,由全体会员持有并以互助合作方式为会员提供保险服务的组织。包括一般相互保险组织,专业性、区域性相互保险组织等组织形式,并筛选、筹建了三家机构——众惠相互保险、信美相互人寿和汇友相互保险。
就各家披露的2018年年报来看,3家业务布局各有侧重的相互保险社,虽然保险业务收入均有所上行,整体体量在行业之中仍处不足,同时三家相互保险社虽有减亏迹象,但仍未扭亏。
数据显示,2018年信美相互人寿、众惠相互保险、汇友相互保险分别实现保险业务收入5.39亿元、3.84亿元、3547.92万元。其中,众惠相互保险的保险业务增速较快,同比实现了4.7倍增长,汇友相互保险由于体量相对较小,收入未过亿元。
2018年信美相互人寿、众惠相互保险、汇友相互保险分别净亏损1.41亿元、9438.32万元、2196.76万元。虽然三家相互保险社仍未摆脱亏损,但有两家却已经开始减亏,分别为信美相互人寿和汇友相互保险。2017年,信美相互人寿和汇友相互保险分别净亏损1.87亿元和3106.63万元,净亏损有所缓解。
作为三家相互保险社完整经营的第一个会计年度,2018年三家相互保险社的业务发展仍处于探索期。在营业支出一栏中,3家机构业务及管理费分别为9817.77万元、4290.62万元和2.41亿元。依据行业特点,相互保险社首年亏损并不意外。
从众惠相互披露的数据来看,2017年众惠相互的综合费用率为686.2%,综合成本率为724.92%。信美相互和汇友建工相互未披露综合成本率的数据,但也对外解释称,新成立机构需要预先投入资源进行市场拓展、团队搭建、产品研发和模式探索等,因此导致成本率较高。
• 监管指导下行业对不同领域的尝试
三家相互保险社虽然在保费领域均实现了快速发展,但是其切入和深耕的领域却是不一样的。
信美相互人寿针对发起会员等特定群体的保障需求,重点发展长期养老保险和健康险业务。截至 2018 年 12 月 31 日,信美相互会员人数达 35642 人,同比增长 784%。
众惠相互在发展主营意外险与健康险之外,还将目标放在保障中小企业融资风险,针对特定产业链企业的融资需求,开展信用保险等业务。截至 2018 年 12 月 31 日,共有 87583 名会员。
汇友相互则聚焦于建筑领域的风险保障需要,主营保证保险、责任保险业务。
相互保险公司主要承保传统保险公司难以覆盖的风险区域,农险、健康险、信用类保险等各类业务均可以涉及,总结来说:众惠相互在特定行业、产业、地区已形成自己的商业模式;汇友建工相互在则更关注建筑工程领域;信美相互则主要目标放在了寿险领域。相互保险发展的关键在于发挥相互保险模式的优势,进行特色化发展。
4. 海外概况
2008 年全球总体保费收入增长率约为 2% ,而相互保险的增长率是其 4 倍以上,约为 9% 。2009 年,在全球总体保费收入下滑,出现负增长,增长率约为-3% 的情况下,相互保险仍然取得了 2% 的增长率。随后,相互保险持续快速增长,在世界大部分地区相互保险的增长率都超过了总体行业( Swiss Re,2016) 。
可以看到在海外市场之中,由于相互保险发展较早,到了21世纪已经形成了相当的市场规模,具备着一定的市场地位,拥有较为成熟的市场运营模式。但对比我国的行业现状,这一趋势真的可以被“复制”吗?
就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市场仍旧有着极大的发掘潜力,但由于国情、市场基础、政策环境等方面与海外存在的较大差异,我国相互保险的发展并不能够完全照搬国外的运行模式,我们也看到,三家相互保险社在学习海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之上,也在努力迎合国内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开展制度完善与产品创新工作。
5. 相互保险的创新举措
• 合作互联网保险公司
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又与京东金融合作低调推出“京东互保”;信美相互则与蚂蚁金服合作推出了相互保。
这类合作虽然对盈利并无助益,但是从社会影响度上来看仍旧是与互联网公司之间互利共赢的举措:一是使相互保险的概念深入人心,提升知名度;二是普及保险理念,吸引保险流量,进一步实现用户流量变现。
据支付宝的调查,在参与调查的“相互保”用户中,有62.5%的人表示此前没买过商业健康保障,这就给其他保险产品留下了很大的空间。目前,已经有一些其他保险产品在“相互保”页面开设了入口,也是希望形成流量带动。
• 引入科技手段助力发展
我们看到诸如相互保推出的起始阶段,都以引入区块链进行会员管理为宣传。相互保险本质上是一种去中心化的保险组织,这种与区块链特征类似的特性也使得该领域在产品研发或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引入区块链技术作为辅助。商业保险是先交保费后履行合约的模式,而相互保险是先履行合约后付保费的模式。
目前的大部分相互保险发展到后期都逐渐趋近于商业保险,这与最初立意并不相符。区块链利用其数据不可篡改、公开透明、去中心化的特性以及智能合约,与互联网、大数据相结合,可以构建起去信用的相互保险平台,为相互保险模式提供约束和保障基础,助其回归保险业互助的本质。
6. 监管的态度
监管对领域的态度主要体现在对待相互保险社的成立、以及相关产品的合规性把控上。
近年来,监管对于对于相互保险社的建立、相互保险的推出始终保持警惕,这主要是在于虽然我国相互保险开展的时间也不长,但是就几家保险社目前的展开形势以及市场的发展程度来看并不如预期美好,同时也存在着事后分摊、管理收取、偿付能力、产品设计等方面制度不够完善的显著问题。
只有在不断的经营和改进之后,相关机构通过获取的经验数据对产品不足之处进行不断补充,最终实现总体风控能力的提升。故此监管对于要进入市场企业的把控也更加严格。
7. 未来
对于行业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我国的保险缺口仍旧很大,不止相互保险,任何创新型的险种都有着其发挥空间。
中国的相互保险发展潜力是很可观的。一方面,中国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之间仍存在巨大断层;另一方面,中国面临的老龄化问题加剧,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社会挑战。相互保险从团结互助的核心价值出发,可作为应对相关风险提供保障的有效工具。
二是,怎样突破与互助平台之间的尴尬。
就我国人民对于相互保险的态度而言,即使互助平台频频暴雷,但是没有参与门槛的平台让性质类似的相互保险社夹在传统保险公司与互助平台之间,处境非常尴尬。就未来走向来看,相互保险公司主要承保传统保险公司难以覆盖的风险区域,农险、健康险、信用类保险等各类业务均可以涉及,关键在于如何发挥相互保险模式的优势,进行特色化发展。
在当前互联网渠道发展的背景下,相互保险可以不通过线下展业来拓展客户,获客成本降低。但与此同时相互保险必须实现完善的风险管控,此外,对潜在道德风险进行把控也是一大难点。
有业内人士分析,相互保险社的模式主要面临四方面的挑战:
第一,相互保险不同于传统的股份制保险公司,这种类型的组织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这一转变需要在大众中普及的同时,我国市场也需要对这一领域提升接受度;
第二,现有市场环境以及相关监管制度尚需完善;
第三,资本市场对保险业的看法主要停留在能给企业提供资金链,还没有改变原来的认知;
第四,互联网的发展让向公众募集资金行为变得越来越容易,虽然对保险业创新领域的高速发展有所助益,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过犹不及会影响行业的发展。
国内目前针对相互保险进行了诸多探索,银保监会也出台文件开展了若干试点,但中国的相互保险发展仍处在初期阶段,相互保险发展模式仍然需要在探索和实践中前行,以便更好地把相互保险的精神原则与具体国情相结合。
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也使相互保险机构能够从技术创新领域切入保险业的缺口,提高风险控制和管理水平,降低管理费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相互保险定会有快速的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