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学 / 知识讲义

新金融生态与信用科技融合,加速释放信用红利

融宝互联 时间:2019-04-15 14:38:37 阅读:981

一、新金融生态四大特征

今年7月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金融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和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随后又密集出台了《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资管新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流动性管理办法”) 、《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等一系列金融监管文件。在新金融生态的形势下,我们把新金融生态归纳为如下四大特征:

打破刚性兑付。

监管套利终结。

强调持牌经营。

传统金融机构与新金融和科技的融合将加速零售业务转型与发展。

新金融生态的四大特征决定着未来无论是传统金融机构还是新金融都必须回归金融经营风险的本质,未来金融收益的分配将取决于风险经营能力的水平,而非过往简单粗暴的通过刚性兑付、监管套利获取超额收益。由此可以预见,未来信用风险管理能力强、零售业务转型发展成功的机构将在新一轮金融生态中取得领跑地位。

二、如何理解信用科技

从信用产业的视角看,信用和风险管理的本质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信息流的高效传递才能更好的促动资金流的高效运转。根据信用主体不同具体可以把信用主体分为政府信用、企业信用、个人信用和资产信用四类;而从信用风险管理的流程可以把风险管理分为三步:

第一步是风险的识别。本轮互联网大数据技术、金融科技等技术迅速普及之前,不论是企业主体信用还是个人信用的风险识别更多的依赖线下的尽调走访、资料收集和信用专家的经验判断,传统的风险识别方式受制于区域、获客、成本等因素在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上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也正好给2013年以来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提供了极大的施展空间,新技术的出现在客户的低成本获取、更多维度信息的挖掘以及更完善的风控模型三大领域极大解决了中小微企业和个人客户信用评估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第二步是风险的披露。在风险准确识别的基础上,如何使风险能够快速、高效的传递,规避道德风险是信用风险管理的另一重点。区块链技术具有的去中介信任、防篡改、交易可追溯等特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信息披露过程中的道德风险问题,保证交易各方能够公平、高效获取信息。

第三步是风险的缓释。有一点很明确,科技本身的价值在于高效广泛获客和低成本风控,但并不能改变风险本身,更不能消灭风险,信用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那么在借助科技的力量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披露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回归到传统的金融领域,借助金融工程的手段去缓释风险,比如担保、资产证券化、违约互换等等。这其中会较多的利用风险管理的经验积累去进行金融产品的设计。但未来借助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去优化传统的金融工程模型值得研究和探讨,我们在近期通过金融科技和金融模型的融合实践表明未来这块将有很大的信用挖掘价值。

归纳而言,信用科技是借助大数据、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接入信用风险管理的三个不同层次,并结合信用风险管理的经验积累,更高效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驱动信用评估的智能化、模块化,驱动未来金融的发展。

三、新金融生态下金融机构借助信用科技获取信用红利的思考与建议

1、传统金融机构应加快转变发展思路,提升信用风险管理能力的真本领

近些年来,银行传统的存贷业务利润不断下滑,而同业业务则创造了银行近一半甚至更高比例的利润,可以预见未来银行同业利润贡献将大幅收窄。在新的金融生态下,金融机构要抛弃过往通过监管套利等躺着挣钱的方式,不要抱有其他幻想,快速提升经营风险的能力,扎根实体经济。

2、积极拥抱信用科技获取信用红利

金融机构在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应当积极的借助科技的力量提升风险识别的能力,善于整合资源,与专业第三方的信用科技机构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科技水平并累积风险管理的经验。

3、加快零售业务转型和创新

可以预见,零售转型是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经济转型的必然选择,在此过程中大型金融机构布局时间较早,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而中小金融机构则具有对本地零售客户更为了解的优势,如何在专业化、细分零售业务领域进行探索发展,构筑差异化模式将决定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金融机构的市场格局。

评论

还未登录?马上去 登录 后评论

全部评论总共{{comment.total}}条
  • {{item.c_AuthorUsername}} {{item.c_CreateTime}}

    {{item.c_Content}}

    {{item.c_ReplyCount}}
    • {{item.c_AuthorUsername}} {{item.c_CreateTime}}

    没有更多了

    还未登录?马上去 登录 后评论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