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年前,杭州,信息产业部电子第五十二研究所。副所长陈宗年、副总工程师胡扬忠带领28名工程师集体“脱编”,创立了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即今天大名鼎鼎的海康威视(002415.SZ)。
蒋海青就是这28名工程师之一,且在十几年后被赋予重任,带队筹建海康威视的互联网业务,旨在为海康威视孵化一个C端互联网品牌。这个品牌,就是萤石网络。
作为海康威视首选的分拆上市项目,萤石网络从完成股份制变更到提出上市,再到申请受理以及今年6月在科创板过会,整个过程相当流畅。而从其拟募资37.39亿元和374亿元的市场估值来看,萤石网络已然成为资本市场期待的未来之星。
但是,反观“母公司”海康威视的股价,已经从去年7月的69.54元/股一路下挫到目前的35元/股左右,跌幅接近腰斩。在最近A股大盘的强势反弹中,海康威视也没有太多表现。
海康威视股价走势图
那么,萤石网络的上市,能够带给海康威视什么新的希望吗?针对C端市场的萤石网络,又将如何面对小米、华为等多家对手的竞争?凭借智能摄像头,它撑得起接近400亿的市值期待吗?让我们往下看。
01 海康威视“突围”,胡扬忠派出“嫡系”
分析萤石网络,就不能不先来看一看它的“原生家庭”海康威视。
作为安防领域的“扛把子”,海康威视创立于本世纪初的安防行业萌芽期,背靠五十二所,立足商业氛围浓厚的杭州,创始人团队又拥有陈宗年、龚虹嘉、胡扬忠等拔尖人才。可以说,海康威视集齐了天时地利与人和这三大因素。
“我们是国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集中了多种所有制的特点和一些优势。”海康威视高级副总经理、董秘黄方红曾如此说。
但是,任何公司在经历过高速成长之后,都将进入一个稳定而缓慢的平台期,海康威视也不可避免面临着发展的瓶颈。
近年来,海康威视逐渐放缓的业绩增速就可见端倪。
这一点,海康威视总经理胡扬忠有着清醒的认识:
“安防市场增长很快,但却是一个‘小’市场。一方面市场容量并没有那么大,不然,千亿元(销售额)级别的公司早就出现了。6000多亿美元的手机市场是真的很大,才能有苹果、三星等大公司出现。”
所以,已然在视频监控行业雄踞全球第一近十年的海康威视,市值也只有3250亿元左右。
与此同时,作为以To B为主的公司,近年来逐渐缩小的安防产业政策红利,也在侵蚀海康威视的发展空间。而另一方面,BAT、华为、小米、360以及AI四小龙等新兴技术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安防行业。
对于更有“野心”的玩家来说,安防只是一个场景的入口。而对于海康威视来说,这几乎就是它的全部。
以华为为例,其对安防这块大蛋糕觊觎已久,2019年大举进军安防行业,推出了智能安防品牌华为HoloSens。彼时,华为智能安防产品线总裁段爱国表示:“过去华为做了八年安防,都是小打小闹,华为的HoloSens商城,将影响未来安防十年的发展。”
“华为不做到第一不会退出!”段爱国曾如此说。
今年5月,华为在第三批军团组建成立大会上,由原安防板块晋级的机器视觉军团赫然在列。
除了杀气腾腾的华为,阿里巴巴投资了物联网公司优点科技和千方科技,后者收购了安防行业老三宇视科技;商汤科技打造“天眼”系统SenseFace人脸布控系统,旷视科技、依图科技等也有布局。
此外,实体名单的杀伤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海康威视的发展空间。
强敌环伺,内忧外困,海康威视的压力可想而知,而要扭转局面,就要另辟一个战场。
萤石网络就是海康威视“突围”的一支重兵。
图片来源:萤石网络招股书
从个人简历上可以发现,2001年11月海康威视初创开始至2019年10月,萤石网络董事长、总经理蒋海青曾历任海康威视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高级副总经理。
可以说,他是胡扬忠一手培养出来的“嫡系”。
在胡扬忠等高层的支持下,2012年7月,蒋海青在内部开始筹建互联网业务团队,并于次年创立新品牌“萤石”。
2013年,萤石发布了第一款面向C端的家庭摄像机萤石C1,通过加入云服务能力,用户可以在手机App上查看摄像机的实时监控视频。
2015年,萤石网络公司正式成立,并逐渐发展成为智能家居摄像头这一细分板块的代表性企业。
但是,胡扬忠对蒋海青的期望,即将上市的萤石网络又能承担多少呢?
02 另一半任务,需要自己去完成?
在大的战略方向上,海康威视所期望的是跳出安防领域的“小圈子”,在智能家居市场这个万亿蓝海中开辟出新的增长空间。
目前,海康威视交给萤石网络的“任务”,可以说完成了一半。
在智能家居市场中,萤石网络确实已经占据了一席之地。招股书显示,2020年萤石智能家居摄像机出货量达1279万台,占全球市场份额约14.39%。而据艾瑞咨询预测,到2025年,中国家用摄像头市场规模将达到149亿元。
仅就智能摄像头这一领域来看,萤石网络已经成为国内市场的一支主力军。2019年至2021年,萤石网络实现收入分别为23.64亿元、30.78亿元和42.37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1亿元、3.26亿元和4.51亿元。
此外,在盈利能力上,萤石网络的毛利率表现非常稳定,同期一直保持在33%以上。
正是有了这样的业绩表现,萤石网络才得以快速“通关”科创板,成为资本市场期待的新星。
但是,为什么还是说它只完成了一半“任务”呢?这是因为萤石网络的不足仍很明显。
首先,萤石网络的产品目前仍以家用摄像头为主,目前营收占比接近七成。之所以倚重摄像头,根源自然在“老东家”海康威视身上。但是,萤石网络的目标是整个智能家居市场,是“物联网平台”,而不仅仅是局限在家庭摄像头这个细分领域。
所以,萤石网络未来需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区”。而这不仅仅表现在产品上,还表现在和海康威视的关联交易上。
其实,2018年、2019年期间,萤石网络连自己的产品生产线还没有,依靠的是兄弟公司海康科技。招股书显示,这两年间,其向关联方采购材料、商品的金额占同期采购物料总额的比例分别达到100%、99.57%。
进入2020年之后,随着萤石网络开始自主生产,准备上市,这一比例分别下降为17.34%和9.46%。
但是,截至2021年上半年,海康威视仍是萤石网络的第一大客户,而在前五大供应商中,也有海康威视的身影。
图片来源:萤石网络招股书
在上市公司的财报中,利用关联交易“调解”利润的情况并不鲜见。萤石网络目前的业绩,有多少来自海康威视的“保驾护航”,又有多少来自与自己的打拼?外界不大容易看得清楚。
所以,在上会前的三轮问询中,萤石网络与海康威视等关联方的关系,一直也都是监管层问询的重点。
对此,萤石网络对节点财经表示,“公司不存在对海康威视重大依赖情形。未来,萤石网络将尽量减少关联交易的发生。”
其实,对于萤石网络来说,初创阶段倚重“老东家”不可厚非,但这不应该成为公司发展的常态,应当也不是海康威视所希望看到的状况。而上市之后,告别初创的萤石网络,又将面对资本市场怎样的审视呢?
03 小米、华为虎视眈眈,高速增长如何持续?
目前来说,资本市场对萤石网络的期望值不低。
根据过会时的信息显示,萤石网络此次登陆科创板拟募资37.39亿元,市场估值达374亿元。
这个估值,已经非常接近当前石头科技400亿上下的市值,而后者也曾是资本市场的“当红炸子鸡”,市值一度突破千亿大关,只是如今股价大幅回落。
萤石网络与石头科技的产品似乎没有太大的可比性,一个主攻家庭摄像头,一个主攻扫地机器人。而且,萤石网络似乎比石头科技更为全面,拥有自己的云服务平台。
图片来源:萤石网络官网
但是,二者也有非常多的共同点,比如都是通过某个切入点杀入智能家居市场,都想通过“以点带面”扩大市场空间,也都面对着规模更大的智能家居厂商的竞争。
对于萤石网络来说,需要面对的主要对手,是把志在生态链的小米,以及打造全屋智能的华为等电子产品巨头。这样的竞争态势,对萤石网络并不友好。
首先,从公司的“基因”来说,萤石网络脱胎于专攻B端的海康威视,其开辟C端市场的能力到底怎么样,还需要市场的进一步检验。
在萤石网络创立初期,胡扬忠曾公开表示,“无法将摄像机价格做到200元以内”。这种说法很快就遭到小米等厂商的“教训”。
其次,虽然萤石网络2019年就已提出“1+4+N”的智能家居IoT生态路线,目前也拥有了一定的流量,但面对小米这样的C端电子产品“老司机”,压力不小。
图片来源:萤石网络招股书
相比小米的家居摄像头产品,萤石的产品胜在口碑和品质,但小米性价比更高,生态链更完整,品牌号召力也更强。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萤石网络的总设备接入数为1.59亿台,而小米AIoT(不包括智能手机、平板以及笔记本电脑)接入数超过4.5亿台,规模上远超萤石网络。
其实,小米之所以在数量上领先这么多,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对第三方智能设备的吸纳上下了不少功夫。而一个智能生态的竞争力如何,第三方设备也至关重要。
在这一点上,萤石网络似乎还差些火候。
当然,萤石网络作为后来者,也有自己可圈可点的地方。比如在研发投入上,2019年至2021年,其研发费用分别为3.07亿元、4.28亿元和4.90亿元,研发占营收比例均保持在10%以上。
这样的研发投入力度,小米4%左右的研发占比,就有点相形见绌了。
另外,萤石网络还对节点财经表示,据艾瑞咨询数据,截至2020年12月末,中国生活领域物联网设备接入数达到约11亿台,其中视频类设备接入数达到约2.3亿台,萤石视频类设备接入数占国内同类物联网云平台比例超过30%。
总体来说,萤石网络在海康威视全方位的大力培养下,已经在智能家居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但是,面对小米、华为、阿里、360等各路科技大厂的围攻,未来能不能保持目前的高速增长,需要打上一个问号。
海康威视能做的,就是送萤石网络登陆科创板,后面的路,需要它自己去走。
毕竟,目前的海康威视,也在寄希望于萤石网络的突破……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对因使用本文章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