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获悉,威海市商业银行、朝阳银行于近日分别通过董事会决议,拟发起设立理财子公司,相关议案尚待股东大会审议通过。截至目前,公开披露理财子公司筹建计划的银行数量增至30家,包括6家国有大行、9家股份制银行、13家城商行和两家农商行。
值得关注的是,在上市银行2018年业绩发布会上,理财子公司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话题,部分银行理财子公司筹建进展以及未来规划得到银行高管层的回应。《金融时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部分已经取得筹建批复的国有大行已经基本具备向监管部门报送开业申请的条件;而总行资管部门与理财子公司并存的“双轨”模式或将被大多数大型银行采纳。
中小银行设立热情高涨
据了解,上述两家城商行资产规模较小,理财产品余额也明显少于其他公开披露理财子公司设立计划的银行。截至2018年末,朝阳银行资产总额861.1亿元,是目前唯一一家资产规模不足千亿元的拟发起设立理财子公司的银行;截至去年9月末,威海市商业银行资产总额为1940亿元。
从实际情况来看,“理财子公司最低注册资本为10亿元”的“高门槛”并没有挡住中小银行设立理财子公司的热情。自去年12月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以来,商业银行设立理财子公司的热情高涨,除国有大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外,已经有多家城商行和农商行公告拟成立理财子公司,其中,城商行包括重庆银行、杭州银行、徽商银行、青岛银行、长沙银行等,农商行包括顺德农商行、广州农商行。
“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理财子公司实现了资管新规提出的‘公平竞争’原则,在产品准入、销售分销和投资管理等领域与公募基金和资金信托计划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加上银行固有的渠道优势和信誉优势,理财子公司必然会成为资产管理行业中重要的参与者。”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因此,各类型银行成立理财子公司的热情高涨,除了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外,不少城商行和农商行也积极参与其中。
民生银行天津分行金融市场部副总经理韩绍华表示:“成立理财子公司对于中小银行综合化运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理财子公司牌照相当于‘公募基金+类信托’,对于旗下已经有公募基金、信托、基金子公司等泛资管机构的大型银行来说,可能会在子公司层面产生一定的竞合关系,但对于本身就缺乏公募基金或信托牌照的中小银行来说,则尤为可贵。”
此外,不强制要求首次面签,并允许第三方机构代销,对于区域属地化明显的城商行和农商行具有重大的跨区域意义,尤其有利于有自身特色理财的中小银行,可以借助互联网企业、券商甚至中小银行理财联盟等开拓行外客户。
“双轨”模式或成为主流
目前,各类型银行理财子公司筹建进展是: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五大国有银行理财子公司全部获批,正在做开业的申请准备工作;股份制银行尚无一家获批;城商行、农商行设立理财子公司步伐逐步开启。
交通银行副行长吕家进在该行2018年业绩发布会上表示,该行正在积极做好理财子公司开业的申请准备工作,目前已基本具备向监管部门报送开业申请的条件;建行副行长章更生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该行理财子公司的各项准备工作目前正在进行中,进展很稳定,各方面准备工作在加紧进行,上半年有望开业;工商银行副行长谭炯也表示,该行目前正积极稳妥加快理财子公司建设,争取尽快实现开业运营。业内人士预计,国有大行理财子公司或在2019年年中陆续开业。
而对于已披露理财子公司筹建计划的股份制银行来说,获批的迫切心情在2018年度业绩发布会上可见一斑。中信银行执行董事、副行长方合英近日在该行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中信银行积极与监管部门沟通,信银理财将争取成为第一批落地的股份行理财子公司。”浦发银行相关负责人也表示:“目前正在与监管部门积极沟通,希望成为首批获批成立理财子公司的股份行之一。”
值得关注的是,理财子公司运行模式颇为市场关注,目前从部分国有大行高管层表态可以看出,“双轨”模式或将成为主流。
“经过同业交流和监管沟通,现在基本上允许‘双线’管理的模式,交行将把行内资管中心的部分职能委托给理财子公司。这样做的好处是,既有利于总行人员做好新业务开办和存量业务管理,还有利于人员节约,更有利于加快理财子公司的筹建。”吕家进表示。谭炯也表示,工行在筹建理财子公司的同时,将保留总行资产管理部。
“从管理的角度看,即使在成立理财子公司之后,商业银行也有必要在总行继续保留资产管理部,从全行角度规划资管业务的发展方向,协调与其他业务板块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指导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业务发展策略。”曾刚强调。
资管盈利模式面临重塑
理财子公司被誉为银行资管业务转型发展的“加速器”,并受到各类型银行机构的“追捧”。但在设立热潮之下,银行机构需要冷静思考的是,如何制定适合本行的理财子公司发展策略,使其不仅立足于自身发展,还能肩负起全行资管战略转型与发展的重任。
曾刚认为,理财子公司在业务范围、准入门槛等方面突破了传统理财业务的局限,为银行资管业务的转型与发展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和想象力。但是,对商业银行而言,一项业务或一个机构的发展策略,最终要服务于银行整体战略,并符合自身的比较优势和经营管理特点。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入深水区,无论是大型银行还是中小银行,业务模式由存贷款向资产管理转型,盈利模式由利差收入向手续费和超额收益转型,成为必然。曾刚对此分析认为,在推进产品转型和估值体系的基础上,理财子公司应结合投资管理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构建真正符合资管行业特点的盈利模式,即改变传统银行理财以利差为主的盈利结构,形成以管理费用或业绩分成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盈利模式。一方面,按照产品发行规模,收取固定比例的管理费,提高产品规模对资产管理业务盈利的贡献度;另一方面,依据资产计量和产品估值体系产生的业绩基准,对超过业绩基准的超额收益部分,与客户按照约定比例分成,获取业绩分成。通过产品管理、投资管理、风险管理等经营模式的转变,最终形成真正符合资产管理代客理财本质、依靠投资研究能力的盈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