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 11 日,WHO 发表的一份风险评估报告[1]显示,2022 年 10 月 22 日到 2023 年 1 月 11 日,XBB.1.5 感染病例已在 38 个国家中被检出,其中美国报告了超过 80% 的病例。WHO 警告称,XBB.1.5 是目前已知的对抗体逃逸能力最强的变种,且有可能造成更为严重的疫情。
但因数据样本有限,且大多数病例来源于同一个国家,WHO 此次风险评估报告的信任度较低,但仍需加强对 XBB.1.5 的监测及研究。
图源:参考文献[1]
对于这个崭新的变种,北京大学曹云龙在接受 Nature[2]采访时说到:「目前没有毒株能与 XBB.1.5 抗衡。毫无疑问,XBB.1.5 将席卷全球。」
此前不到一个月间,被广泛讨论的新毒株就已经从「地狱犬」 BQ.1.1 变成了 XBB、XBB.1.5。而从 WHO 最新披露来看,XBB.1.5 成为全球新的主导毒株也正逐渐成为现实。
美国正在过峰:XBB.1.5 已成最优势毒株
XBB 被称为「毒王」并非徒有虚名。虽然同样属于 Omicron 亚系,与 BQ.1 不同,XBB 由 BA.2 分支突变进化而来,是 BA.2.10.1 和 BA.2.75 亚系的重组体。XBB 最早于 2022 年 8 月在印度被识别发现。它并不是第一个 Omicron 重组体,但确实是目前最为活跃的重组变异株。
曹云龙等的研究[3]显示相较于 XBB.1,XBB.1.5 在其刺突蛋白上有一个 Ser486Pro 的突变,这个突变导致 XBB.1.5 与人 ACE2 受体(新冠病毒入侵人体细胞的门户)的结合能力显著增强,从而导致 XBB.1.5 的传播力显著增强。虽然目前尚未证据表明毒株与 ACE2 受体的结合能力与毒株的传播能力有关,但这一突变似乎的确增强了 XBB.1.5 的传播能力[2]。
12 月 13 日刊登在 Cell 在线[4]的一项关于 XBB 的研究显示,不管是针对接种疫苗还是既往感染者的免疫血清, XBB 均展现除了超强的免疫逃逸能力,且 XBB.1 毒株的免疫逃逸能力强于 XBB。
在接种 4 剂次 mRNA 疫苗的患者中,XBB.1 的免疫逃逸能力是原始毒株 D614G 的 155 倍,是 BA.4/5 的十倍以上;在 BA.4/5 突破性感染的患者中,患者血清对 XBB 毒株感染的保护程度相较原始毒株 D614G 下降了 96 倍,相较于 BA.4/5 下降了超 25 倍。值得重视的是一组新的血清试验, 三针灭活+BF.7 的突破感染的血清也无法有效中和 XBB 系列病毒[5]。
另一项尚未经过同行评议的研究显示[6],新冠二价疫苗对新冠的保护作用显著强于一价疫苗,但 XBB 毒株对其仍表现出了极强的免疫逃逸能力。
图源:参考文献[4]
文章还提出了另一个对于 XBB 变种的担忧:对于 BA 与 BA.4 效果良好的单克隆抗体 bebtelovimab 对 XBB 变种无效。这使得对于 XBB 变种,目前暂无有效的单克隆抗体可用于治疗。
不过,WHO[7]认为,尽管目前 XBB 变种在世界各国呈逐渐流行态势,但 XBB 与「再感染」的关系尚不明确,且无足够证据表明 XBB 在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上与其他变种有明显差异。
即使有研究表明 XBB 可能与再感染相关,但这些再感染的患者多为感染 Omicron 之前的其它毒株,目前尚无证据表明 XBB 会在近期感染 Omicron 毒株的患者中造成二次感染。
美国 CDC 对于二次感染的定义为 SARS-CoV-2 检测呈阳性,且最近一次阳性检测发生在至少 90 天前。目前的研究证据认为,二次感染主要取决于毒株对已建立的免疫保护的逃逸能力,如 Omicron 对既往感染其它变异株(如 Delta、Alpha 等)的二次感染能力,高于 Delta 对既往感染 Alpha 的二次感染能力[8]。
图源:参考文献[8]
早在 2022 年 10 月,WHO 曾召开会议,商讨是否要因 XBB 重组变化较大而给出一个特殊希腊字母命名来彰显其重要性。
WHO 之所以重视 XBB,是因为当时新加坡出现 XBB 大流行,最多占到了毒株的 77%,成为新加坡第三波 Omicron 疫情的主要凶手。而近期美国的流行毒株,也快速更替为了进一步变异的 XBB.1.5。
根据美国 CDC[9]数据显示,XBB 毒株正在美国快速蔓延。2023 年 1 月 7 日至 2023 年 1 月 14 日,XBB.1.5 占全美新增感染者的 83%,并呈快速上升趋势。截至 1 月 14 日,XBB.1.5 占现存感染者的 43%,成为现阶段美国最优势毒株。
现存感染情况,图源:参考文献[9]
美国东北地区为 XBB.1.5 快速蔓延的重灾区,XBB 感染已占到所有新增新冠感染者的 80% 以上。以美国东北地区为例,仅 1 个月的时间,XBB 感染已从 12 月 1 日占比不到 10% 快速增长到超过 80%。
但有学者指出,XBB.1.5 在美国东北部的快速蔓延可能与近期的寒潮以及节日聚集有关。而且尽管 XBB.1.5 传播的速度非常惊人,其速度仍略慢于早期 Omicron 的传播速度[2]。
图源:参考文献[9]
与 XBB.1.5 感染比例快速增长不同,新增新冠感染者数量在过去一月中却无较大变化,死亡率、住院率以及急诊需求率的趋势也与新增病例趋势相同,并无显著变化。
美国 2022 年 11 月至 2023 年 1 月住院患者新冠确诊病例
图源:参考文献[9]
新加坡过峰经验:3 月内曾感染 Omicron,再感染 XBB 几率低
新加坡去年秋冬已经出现 XBB 大流行,且比例占到了 77%,成为新加坡第三波 Omicron 疫情的主要凶手。
图源:新加坡卫生部
新加坡卫生部在 2022 年 10 月曾对 XBB 流行做出了声明[10]:目前尚没有证据表明 XBB 变种会导致更为严重的症状;恰恰相反,新加坡的数据显示相较于 Omicron BA.5,感染 XBB 变种的人群因新冠入院的风险降低 30%,且因新冠导致的死亡率无明显变化。
与正在过峰的美国类似,新加坡在过峰时也表现出了再感染率及住院人数增加的情况。
从新加坡卫生部公布的数据[11]来看,2022 年 10 月的第二周,XBB 的感染率已从前一周的22% 上升到 54%。与此相对的,新冠再感染率也逐步上升。
在再感染的人群中,上次感染为 Delta 或 Delta 之前的毒株占绝大多数,而上次感染为 Omicron 毒株,且上次感染时间不超过三个月所占的比例极小。
图源:参考文献[11]
绝大多数再感染的人群,上一次感染的毒株为 Omicron 之前的变种,而非 Omicron。虽然上一次感染为 Omicron 的人群也有可能再次感染 XBB,但也多为距离上一次感染超过六个月的患者。若患者上次感染 Omicron 的时间在三个月之内,再次感染 XBB 的概率很低。
另外,在「二次感染是否更严重」这个讨论点里,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2022 年 11 月 29 日,卫生部长王乙康在回复议员询问时表示,「美国一项研究指二度感染冠病比首次感染严重,但相关媒体报道并不准确,研究并不是在比较首次和二次感染冠病的严重性,而在比较染疫一次和染疫多次病患的结果,因而指出多次染疫的人有更高的染重病几率。」
王乙康指出:「从 2022 年 9 月至 11 月中旬,新加坡二度染疫的死亡率为每 10 万例四起,低于首次染疫的每 10 万例 35 起。二度染疫重症率也较低,每 10 万例 232 起,首次感染则为每 10 万例 282 起。数据还表明,无论是首度染疫或二度染疫,有最低限度的疫苗接种保护,也就是接种了三剂 mRNA 疫苗或四剂科兴灭活疫苗,都可降低感染重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