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低调潜行的腾讯金融科技(即FiT),终于在2019年,为自己正名。
在5月15日腾讯发布一季报中,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项被史无前例的从“其他”类中独立出来,成为与增值业务、网络广告业务并列的三大主业之一。
即此,腾讯体系内,金融科技板块终于有了正式名分。
不止如此,6月19日,腾讯金融科技走马换将。原金融科技业务负责人赖智明出走,转任香港虚拟银行Infinium Limited董事长。投资并购出身的林海峰,全面接手金融科技业务。
从金融业务长期隐身到行至台前,从赖智明长期掌控到忽而出局,2019年的腾讯金融科技动作频频。这或许预示着,腾讯金融科技真的要“变天”了。
1、FiT名就功难成
一系列动作背后,远远超出了“正名”的逻辑。
“在经过长期‘混沌’发展后,马化腾决心对FiT进行变革手术。”业内人士指出,“虽然FiT业务体量,长期处在‘双马并驾’的‘唯二’地位,但这并不代表谁都满意。”
一季报财报显示,腾讯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收入约218亿元,同比增44%,约占总收入的25%。财报点出,该收入主要来自于商业支付及云服务等业务营收。与此同时,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的成本收入比仍达72%,远高于增值服务的42%和网络广告的58%。
趣识财经简单统计,一季度“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业务与其他项”合计营收约231亿元,低于2018年第四季度“其他项”营收242亿元。
也就是说,“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业务项”环比不仅未增,反而略有下降。这在金融科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很难想象。
不过,财报给出了最直观的解释。
“由于剩余的备付金已自一月中旬起转至中国人民银行,不再录得备付金余额的利息收入,令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收入受到不利影响。”
根据央行规定,2019年1月14日,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实现100%,第三方支付机构在商业银行开设过的备付金账户,必须在2019年1月16日之前全部销户。
简言之,财付通里动辄数千亿的备付金,自此不能存在商业银行赚取利息了,只能存入人民银行“趴着”。
对于央行的“截胡”,微信支付也曾兵行急招:2018年底,草草推出的类零钱通产品,以期吸引用户“零钱”便是例证;但这些微末的补救,不足以改变整个支付战局。
由上述所见,金融科技板块的218亿营收,主要来自于商业支付以及云服务。从中窥探,在整个腾讯金融科技领域,支付占了绝对大头,除此之外,其他金融业务鲜有成色。
一季报显示,微信及WeChat的合并月活账户数达11.12亿之多,而这些用户均为微信/QQ的绝对高频用户,受此滋养下,腾讯金融科技难言成功。
更重要是,“支付一家独大,其他金融细分领域成色较小,毫无战略布局。”
于是,马化腾一改往日低调本色,手起刀落,腾讯金融科技“名正帅迁”。
“名”声有了,下一步就该检验军“功”了!
2、FiT换帅破战局?
但放眼腾讯金融业务,支付除外,军“功”难寻。
“腾讯金融科技以支付起家,目前高度依赖于此,其他业务体量相对较小、还不慎成熟。”一位接近腾讯金融科技的人士透漏,“除却云服务外,企业服务也有些空谈,集团对外的2B企业合作,金融很少能沾到边。”
说到业务布局,就不得不说说掌舵人赖智明。这位2009年入职腾讯的金融老兵,腾讯官方的评价是,“其曾为腾讯打造支付基础设施及金融开放生态做出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贡献。”
但除却支付外,赖智明能拿出手的东西并不多。
一种声音认为,粤港澳湾区机遇巨大,赖智明出任虚拟银行董事长,意在调动金融科技资源,布局大湾区。相对而言,国际市场一直是腾讯支付业务的短板,赖智明的加入,可更便利接轨国际金融业务。
但更多人认为,这个理由站不住脚,“要想实现支付的国际化,干嘛要走人,留下来岂不更好”。“腾讯金融科技想突破单一支付瓶颈,就必须在理财、证券、资管、企业服务等多个板块上有所作为,而赖智明任职期间建树不多。”
但也有不少观察者认为,腾讯金融科技长期“不独立”,加深了战略的缺失。
但无论如何,2019年金融科技创新继续深化,各行业大厂深度布局,各领风骚。在6月20日举办的蚂蚁金服财富伙伴大会上,蚂蚁金服彰显了其深化智能理财业务的决心,运用AI技术实现在线理财人货场重构。7月16日,京东数字科技的智能资管解决方案,吹响了金融科技与B端资管企业共建共生的号角。
尚不论,京东、蚂蚁新业务成就几何,仅看其业务布局与战略结合之密切,便窥得不少。
而这恰恰是腾讯金融科技长期所缺失的,赖智明恐难辞其咎,“边缘化”亦顺理成章,而腾讯金融科技也亟需一位战略带头人。
显然,林海峰是被选中的。资料显示,2010年入职腾讯的林海峰,曾负责长期执掌腾讯国内外股权投资,并负责金融科技、电商、数字内容、企业服务等领域的相关业务。期间,成功推动了与京东、阅文、微保、美团点评、拼多多等多个行业头部企业的战略整合。
不难发现,林海峰涉足的领域更具前瞻性,其与腾讯的产业互联网、企业服务、数字化等战略布局不谋而合。
彼时,马化腾借腾讯20周年契机,宣称互联网的下半场是产业互联网,并称干部不是终身制,此后便开启了腾讯少之又少的“优化裁员”行动。
不可否认,金融科技已成为助力产业互联网的重要依托,企业服务更少不了金融科技的赋能与连接,这个阶段,显然林海峰比赖智明更适合这个位子。
后记
但,高屋建瓴的规划,仍需破局现实的困境。
战略层面,腾讯金融科技甫一正名,能否真正的独立仍待检验,只有独立了,战略才有机会贯彻到底。
业务上,腾讯金融增速放缓,支付端“一枝独秀”的格局短期内恐很难改变。支付与其金融业务是多头并进,还是有所侧重,都考验着继任者的“功力”。
今年,腾讯为金融科技“正”了名,但外界对初出水面腾讯金融科技还显陌生,抛开支付、云业务外,腾讯金融科技需要真正的立名之“功”。
或许,这是留给林海峰难题,也是腾讯金融科技的破局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