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学 / 在线课堂

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融宝互联 时间:2019-06-06 16:07:55 阅读:682

距离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提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进行具体部署,已逾3个月。业界关于这一概念的讨论从未停止,反而愈加深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什么?它对我国金融格局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具体执行过程中又面临哪些难题?本刊梳理了部分专家学者的最新观点,期望读者能够更加系统而全面地理解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

实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味着提高金融供给质量,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的需求

“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转变,金融服务业单靠规模和量的扩张已经无法满足实体经济多层次的金融需求,这不利于实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金融规模量的扩张还会带来潜在的金融风险。实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提高金融供给质量,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的需求。”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明表示。

在专家看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对此,华泰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李超认为,为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金融应更加注意尊重市场规律、坚持精准支持,选择那些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主业相对集中于实体经济、技术先进、产品有市场、暂时遇到困难的民营企业重点支持。同时,应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的产业体系、市场体系、区域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等提供精准金融服务,构建风险投资、银行信贷、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等全方位、多层次金融支持服务体系。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丰富的内涵,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也是其中之一。张明认为,中国当前面临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影子银行风险、房地产风险和地方债风险,三者相互交织而错综复杂。影子银行加剧了资金的“金融空转”,其风险具有转移和放大机制,推升了金融系统的整体风险,应该综合考虑风险防范与经济增长、金融稳定的平衡,尤其应该把控金融监管的步骤、速度和力度;防范房地产金融风险,短期可以通过同步抑制供给和需求,长期来看,仍应该稳步推进长效机制的建立,扩大土地供给,促进优质教育、医疗资源的流动和均等化,打破投资者房价持续上涨的预期;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短期内应该继续规范地方政府举债,限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进一步扩张,中期内应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机制,大力发展显性的债券融资,长期则应该纠正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财权和事权的错配。

此外,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要同时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通过竞争带来实体经济和金融业的自身发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在我国迈向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提升我国在国际金融体系和金融治理中的话语权,既是我国经济地位不断提升的客观需要,也是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必要保障。”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张平表示,金融业对外开放应以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防控金融风险和有利于提升金融综合服务能力为根本目标;应视实体经济的需要和国内外形势而定,而不是盲目追求脱离实际的过高开放水平。他认为,金融业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积极稳妥做好相关领域改革开放的统筹配套和协调配合,平衡好开放、改革、发展和稳定之间的关系,逐步形成适应我国国情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无论是提高金融供给质量还是扩大金融开放,未来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助于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基数庞大的中小企业和突破引领能力强的创新型企业,而当前金融体系对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企业都存在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 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李湛认为,我国金融体系以间接融资体系为主,在间接融资体系中又以大中型银行为主导,这一市场结构存在“嫌贫爱富”“抓大放小”的弱点,对中小企业服务能力不足。在科创板推出之前,我国资本市场的上市门槛过高,许多创新型企业在国内上市无门,必须远赴境外资本市场融资,资本市场对创新型企业服务能力不足的短板非常明显。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有助于改善金融市场对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帮助中国经济更好地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国银行在日前发布的研究报告中也指出,随着金融供给侧改革的推进,金融服务实体的效率和水平将进一步提升,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有望缓解;资本市场将在中国金融体系中扮演更重要角色、发挥更重要作用;金融双向开放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将给金融发展带来新机遇和新挑战;金融监管将更加注重协调一致,有利于商业银行业务平稳转型和在发展中解决不良问题。

在优化金融体系结构的同时,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将带来挑战。张明表示,首先,将加剧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无论是提高金融供给质量还是扩大金融开放,未来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对于高杠杆经营、依靠监管套利和盲目扩张的金融机构将会面临淘汰的风险。其次,金融机构的行业集中度可能会进一步提升,金融回归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本源,这必然会导致那些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较弱,缺乏特色主营业务的金融机构破产出局。再次,不利于民营金融机构的发展壮大。在金融行业集中度提升的情形下,未来金融机构的发展需要发挥规模效应,这会加大规模相对较小的民营金融机构发展的难度。而且,资本金融市场的快速开放会导致未来民间金融机构同时面临国有金融机构和外国金融机构的联合夹击,中国的民间金融机构难以发展壮大。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科创板的设立已经表明中央在积极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方面迈进了一步,但这并不能等同于股市牛市。在李超看来,金融更多的仍将是强化服务功能,找准金融服务重点,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为本。“金融供给侧改革也是配合实体经济的供给侧改革。”

金融供给侧改革的着力点和方向,必将围绕经济增长的痛点而展开

据了解,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在落实过程中。一方面,在稳增长的目标要求下,“需求侧”紧缩性金融政策已经出现调整,如:启用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对影子银行释放善意、支持商业银行补充资本、加快信贷投放、支持民营企业债券发行、减少对资本市场不必要的监管干预等;另一方面,科创板改革市场化取向和问题导向鲜明,剑指资本市场对创新型企业服务能力不足、退市制度不完善、IPO制度不完善等弊端,成为资本市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可以预见,未来新的开放、鼓励创新、强化市场功能和加强监管以及化解金融风险等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举措应该还会陆续推出。

作为统领性战略部署,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有一些关键性问题还需要探索和解决。“金融存在的目的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增长则反过来对资金配置提出更多的需要进而促进金融业繁荣,二者是共生共荣的,但金融还是要围绕经济而生而荣的。” 江山控股研究院联席院长李建军表示,金融供给侧改革的着力点和方向,必将围绕经济增长的痛点而展开。第一个痛点是结构性借贷的阻隔,改革的重点就是银行这样的间接融资供给方要进行差异化的金融服务;第二个痛点是结构性融资的阻隔,也就是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不平衡发展问题;第三个痛点是监管和金融业自由化发展之间的阻隔,一个有效的金融体系还在于货币政策和监管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第四个痛点是金融风险和金融发展相伴相生的矛盾,作为跨境资本的一种重要指示器,汇率政策应该成为一层安全垫,为经济的转型和发展保驾护航。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则表示,如何促进普惠金融发展是金融供给侧改革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 

第一个难点是,未来要增加中小金融机构,小银行机构牌照如何放开?

第二个难点是,大型银行的普惠金融事业部如何可持续发展?如何界定普惠金融的财政属性?

第三个难点是,降低信贷对抵押担保的过度依赖,需要依靠大数据等技术,随之出现的大型新金融平台带来规制和监管层面的挑战。

他强调,降低金融的顺周期性需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未来发展而言还有三个方面的认识问题值得关注。第一,中国处在金融周期下半场的早段,去杠杆仍然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载体;第二,财政应该在金融周期的逆周期调节中发挥作用;第三,在金融供给侧改革中,如何进一步规范综合经营,促进金融企业聚焦主业是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晓春认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应该是监管理念、监管方式和监管政策的改革。监管理念、监管方式和监管政策的改革,是市场有效运行的需要,也是对外开放的需要。他进一步表示,目前我国金融监管职能不够明确,若要明确职能首先要处理好三个关系,分别是监管政策和国家战略、国家产业政策之间的关系;宏观调控政策和监管政策之间的关系;监管者和被监管者之间的关系。

评论

还未登录?马上去 登录 后评论

全部评论总共{{comment.total}}条
  • {{item.c_AuthorUsername}} {{item.c_CreateTime}}

    {{item.c_Content}}

    {{item.c_ReplyCount}}
    • {{item.c_AuthorUsername}} {{item.c_CreateTime}}

    没有更多了

    还未登录?马上去 登录 后评论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