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学 / 在线课堂

概念过后,谁能赚到金融科技的钱?

融宝互联 时间:2019-04-15 14:44:00 阅读:548

自去年以来,一股布局金融科技的风潮涌起,无论是BAT巨头、传统银行,还是美股、港股上市的互联网金融企业,甚至是支付企业,都在打造金融科技、技术输出、增值服务等概念。从近期公布的金融科技公司2018年财报来看,各方布局成效渐显差异。在市场人士看来,现阶段,云服务、大数据服务、解决方案售卖及运维服务等纯粹的金融科技业务,在商业化层面已经落地,但相比前期投入,仍未能实现盈利。

布局差异渐显

随着上市公司财报季,各方布局金融科技业务的成效初显。

从支付企业布局来看,支付企业现回归主业趋势。近日,港股上市支付公司汇付天下公布,2018年收入来源主要包括支付服务及金融科技服务的收入。其中支付服务的收入于2018年度达约31.67亿元,较2017年度增长约95%,而汇付天下金融科技服务所产生的收入于2018年度达到约7270万元,较2017年度减少约27%,汇付天下披露,主要由于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对行业总体发展产生影响,集团作为提供互联网金融行业解决方案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亦受到一定影响。

刚刚拿到A股IPO批文的第三方支付企业拉卡拉财报显示,收单业务已成为营收的主力,主营增值金融业务的10家控股及参股子公司被剥离。

从上市互联网金融企业来看,拍拍贷、乐信、趣店、360金融等公司的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均出现大增。去年四季度,上述几家金融科技企业发力助贷业务,助贷业务的增长支撑起了全年业绩。分析人士指出,消费金融再次迎来快速发展期,助贷机构作为消费金融产业链上重要一环,分享了行业高增长的红利,业绩普遍回暖。

在金融科技巨头方面,金融科技板块对腾讯控股业绩增长已形成一定支撑。按业务划分,去年,腾讯其他业务收入(金融科技与云服务)同比增长80%,占腾讯收入总额的25%。

从银行财报数据来看,各家银行金融科技业务仍处在加大投资阶段,较少披露盈利数据。据披露,平安银行2018年IT资本性支出同比增长超八成,招商银行同期信息科技投入同比增长超三成。

金融科技业务口径不一

鉴于金融科技业务参与主体差异较大,分析认为,各家的金融科技收入的口径明显不同,且存在可操作空间。此外,金融科技公司盈利好坏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用长远眼光看待。

在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诗强看来,金融科技业务受到政策影响较大,部分领域需要长期、大规模投入才会有产出。在王诗强看来,金融科技是指利用科技的手段提高金融的效率,包括降低运营成本、控制坏账、缩短审核时间、更好的获客等,范围相对较广泛,一些初创企业,部分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持牌金融机构,以及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巨头都在参与。从技术层面理解,主要有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语音识别、人脸识别、知识图谱、消费金融等系统搭建、风控模型输出等等或多或少涉及都在为提高金融效率服务,都属于金融科技范畴。

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薛洪言表示,仅从上市公司会计科目来看,各家的金融科技收入的口径明显不同,且存在可操作空间,目前,业内普遍把导流收入计入金融科技收入,部分机构甚至把主业以外的所有收入都计入金融科技收入,所以,横向比较各类机构的金融科技盈利能力,存在难度。

谈及部分美股上市公司业绩向好,王诗强表示,这与会计准则变化有关,由传统ASC605调整为ASC606,主要就是把过去分期支付,分期确认的收入,变成一次性计提和一次性收入。

从行业整体来分析,薛洪言认为,现阶段,云服务、大数据服务、解决方案售卖及运维服务等纯粹的金融科技业务,在商业化层面已经落地,但相比前期投入,仍未能实现盈利。

仍难言步入盈利周期

在市场看来,金融科技业务成立公司独立运营成为趋势。不过,金融科技业务需要长期投入,现阶段仍难言盈利。王诗强表示,当前,金融业务政策对风险把控要求较为严格,成立子公司参与金融科技业务,有利于隔离风险,做好防火墙,更加符合监管要求。

对于支付机构的金融科技业务,薛洪言认为,支付公司与数据打交道,而数据是金融科技服务的原材料,支付企业成立金融科技公司,专注于支付数据的挖掘与商业化应用,比较容易打开市场。但受限于数据维度单一,若缺乏其他场景类数据补充,难以形成精准的画像,在商业化应用层面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从实践中来看,支付公司的金融科技输出,仍集中在账户管理系统、客户验证系统的输出上,基于数据的风控输出,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规模。

此外,分析人士指出,受助贷监管收紧以及新竞争者涌入等影响,对实力较弱的美股上市公司业绩将形成压力。

从银行角度,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何飞在一篇署名文章中指出,商业银行一旦开始布局金融科技,就必须面对盈利困境。首先,金融科技整体投入巨大,尤其在新技术研发上花费较高。其次,金融科技布局周期长、跨度久,考核周期内的投入产出不对等现象突出,这对于需要定期披露业绩的银行不利,甚至会影响到银行的二级市场表现。不过,也有分析人士指出,银行金融科技业务收入难以单独衡量。

中信证券发布的一份研报指出,未来看好三类机构:快速转型的金融机构、兼具场景和客户的平台型企业、享有技术迭代以及数据积累优势的细分业务龙头。

从盈利角度,王诗强表示,金融科技业务盈利周期有长有短,与股东背景、股东支持、以及所涉及领域有很大关系,各领域之间差距较大。类似于云计算、人工智能可能需要多年积累、大量投入才能有收获,而智能催收等业务一到两年就可以产生收入,风控技术输出主要可长可短,各家公司盈利时间差距较大。如果股东本身实力较强,又愿意在资金、外部业务合作、品牌等资源方面给予公司支持的企业将会率先实现盈利。

评论

还未登录?马上去 登录 后评论

全部评论总共{{comment.total}}条
  • {{item.c_AuthorUsername}} {{item.c_CreateTime}}

    {{item.c_Content}}

    {{item.c_ReplyCount}}
    • {{item.c_AuthorUsername}} {{item.c_CreateTime}}

    没有更多了

    还未登录?马上去 登录 后评论

没有更多了